来源:好伙伴 发布时间:2021-11-02 10:03:01
阅读量:97
2021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年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50亿元以上;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0公里;建成一级公路300公里;提质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完成民航客运吞吐量1600万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0万标箱。重点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开局启势,扎实迈好交通强省建设第一步
一是健全完善交通运输规划体系。有效对接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统筹规划省域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体系,完成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编制。结合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出台全省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交通设施规划建设与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相协调。发布实施高速公路网修编规划。形成交通强省建设“十四五”及中长期支撑规划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出台交通强国建设安徽省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项目任务,集中力量先行突破。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重点建设黄千、芜黄等高速公路,实施皖浙1号线等旅游风景道及交旅融合设施升级,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提升合肥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实施机场改扩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项目,推动空地、空铁联程联运。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到通公交。推动智慧交通技术应用,深化勘察设计数智化、水下建筑养护检测等技术研究,推进新基建试点建设。
三是健全交通强省建设保障机制。完善交通强省建设内外部运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建立协调联动、调度指导、监测评估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压茬推进落实。出台交通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科学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对纳入试点建设范畴的项目优先安排计划和资金。积极开展试点经验成果推广和应用,推动先行先试转变为示范引领。
(二)勇担先行使命,主动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一是力促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强化项目衔接,携手编制长三角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扎实做好“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交通运输工作,先行启动宣广高速改扩建、省道459广安路改建等一批项目。服务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发展,优先支持集聚区交通重大通道项目,开工建设宿州至固镇等高速,实施国道237皖苏省界至砀山、省道101淮徐快速通道等干线公路项目。持续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加快黄千高速等项目实施,协调打通宁宣杭高速等省际待贯通路段,畅通新汴河航道、芜申运河等省际航道。支持省港航集团深化港口和航运资源整合,推动沿江、沿淮港口与沿海港口战略协同、市场融合、错位发展。深化省民航机场集团与上海机场战略合作。推进客运“一体化”、货运“一单制”、交通“一卡通”和信息服务“一站式”。
二是助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扎实落实国家和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有关交通运输问题整治,持续推进“23+80+N”问题整改。建成芜湖LNG加注站,有效运行安庆洗舱站,推广新安江流域船舶污水上岸工程建设经验。持续推进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提高港口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匹配度,依法严厉打击船舶不按规定使用岸电行为。推动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全覆盖,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设施使用监管。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执法联动,继续开展内河船舶涉海运输等专项整治行动,提高船舶污染物“船-港-城”协同管理成效。推进“三无”船舶整治,配合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
三是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如期完成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效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持交通脱贫政策稳定,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工程,升级改造县乡公路500公里,实施建制村双车道路500公里,建成联网路、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硬化路2000公里。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开展6个省级改革试点,指导推动市级、县级启动试点;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县、乡、村三级路长责任落实,加强专业化管养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大中修比例达到5%,优良中等路率不低于85%。创建8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动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市、示范县创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工作。
(三)突出项目攻坚,完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一是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围绕“高速公路上的安徽”“航道上的安徽”“翅膀上的安徽”,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各级重大发展规划编制,统筹谋划公路、水路、民航重大项目,注重综合交通运输谋划,注重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加快谋划形成“十四五”及中长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库,建立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梯次推进机制,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
二是强化前期工作攻坚。实施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集中攻坚行动,采取超常规作战模式,全面倒排工期、严格挂图作战,力促开工建设芜宣高速改扩建、太湖至蕲春高速等19个1355公里高速公路,滚动推动安庆海口长江公路大桥等7个2022年计划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前期工作集中攻坚行动,深化“省市共建”,重点支持、重点调度省会到市、市到县一级公路联通工程以及市际间瓶颈路段贯通工程,加快推进国道312全椒段、国道329含山段等一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重点水运、民航项目前期工作,开工沱浍河航道蚌埠段整治、郎溪县定埠港二期、濉溪县散货码头等水运工程,开工合肥新桥机场二期、亳州机场2个民用机场以及肥西官亭、桐城等5个通用机场。
三是提速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做好抓建设稳投资工作,提请省政府出台加快我省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公路、水运、民航三大板块项目建设政策支撑体系。全力推进20个近130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固蚌高速、芜黄高速、池祁高速池州至石台段,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制定实施高速公路“县城通”推进方案。强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在建项目调度,推进30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新增省会到市、市到县一级公路联通工程100公里以上。实施G328定远至永康段改建工程等6个新开行外资项目。加快水运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涡河航道及港口建设综合治理试点,建设引江济淮航运工程、淮河干流水运大通道以及沱浍河等支流航道整治工程,完成水阳江航道整治,建成沙颍河耿楼复线船闸。加快阜阳、池州、安庆运输机场改扩建,完成合肥新桥机场机坪改扩建和庐江通用机场新建。
四是着力强化工程组织。积极应对项目分布全域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工程实施集中化的挑战。合理安排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时序,科学制定质量管控、安全保障、交通组织、施工组织等专项方案,打造畅通、平安、绿色、高效的施工环境。突出精准化管理,提前有效分流,减少交通导改次数,合理确定车辆限速,避免出现长距离绕行或拥堵。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压实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促进管理方式转型与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四)促进深度融合,优化综合运输服务供给
一是优化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空港枢纽,完成合肥新桥机场“一枢纽一中心”方案编制,推动顺丰速运安徽区域航空转运中心、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超级枢纽港建设运营。建设港口枢纽,开工皖河新港一期工程等5个港口码头项目,持续推进芜湖港朱家桥港区一期等12个项目实施,加快打造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和合肥江淮联运中心;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2个沿江、4个沿淮集疏运公路项目,进一步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建设陆港枢纽,开工建设宿松县高铁新区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新安庆西等11个客运枢纽和芜湖宝特铁路物流综合基地等5个货运枢纽。
二是促进货运服务集约高效发展。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巩固拓展“一核两翼”集装箱航线。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力争“铁水”集装箱联运量增长10%以上。完成首批“10+2”多式联运示范项目验收,开展第二批示范工程创建。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力争开通日韩、增开合肥-北京等全货机航线航班,推动成立本土航空公司,拓展合肥—上海机场定期卡车航班业务。严格落实“绿色通道”、货车ETC八五折等通行费减免政策。新建或改造具备三种以上功能的乡镇运输站场100个。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85%。加快省级网络货运信息监测系统建设,鼓励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开展网络货运监测评估。
三是加快提升客运服务品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4个国家公交都市和11个优先发展公交示范城市创建,做好合肥轨道4号线、5号线北段和芜湖轻轨开通运营评估。鼓励引导客运企业公交转型,支持发展定制客运,持续推进道路客运向城乡公交一体化转变;加快镇村公交改造,建制村通公交化比例达到40%,推动发展全域公交;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加大通勤班车、共享汽车等新模式新产品应用推广,引导推动合肥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加大ETC发行,大力推广ETC多场景应用,新增ETC用户100万以上。
(五)聚焦深化改革,加快提升行业现代治理能力
一是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市县综合执法队伍组建,合理划分执法职责边界,建立完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制定水运管养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清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交通投融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中期票据、永续债券等渠道融资;积极谋划外资项目,争取更多外资贷款。积极争取收费公路专项债券额度,用足用好用活专项资金、专项债券和新型融资工具。全力争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健全巡游出租汽车运价形成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积极探索实行巡游出租车政府指导价。
二是纵深推进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出台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实施意见。统筹谋划行业地方立法规划,加快《安徽省航道条例》立法进程。全面实施执法人员素质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四基四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部省共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二期)。编制实施行政检查清单、综合行政执法清单。认真抓好“八五普法”,切实加强宪法、民法典以及行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三是持续优化行业营商环境。下放一类船员适任证书、特培证书核发补发等4个省级事项,调整“船舶焊工考试从业资格认定”为公共服务事项。推动一批高频便民且有利于基层承接和行业监管的权力事项下放,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落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部署,深化交通运输电子证照场景应用,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巩固“信用交通省”创建成效,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严格规范招投标监管,维护交通建设市场秩序。推广应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规范新业态发展。积极参与我省自由贸易区建设。
(六)统筹发展安全,严密防范交通行业安全风险
一是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完善疫情防控的指挥调度、应急预案、物资保障体系,制定冬春季交通运输分类分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重大事件紧急报告制度,加强培训演练,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格落实道路、水路疫情防控指南规定的各项防控举措。落实落细交通运输工具及场站通风消毒、乘客测温、查验健康码等措施。强化冷链运输和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运输环节管控,建立冷链运输企业、车辆、人员台账。做好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加强入境人员“点对点、一站式”接运,做好国际船舶靠港作业和船员换班等工作。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春运服务保障。继续做好联系包保、机关学校等常态化防控工作。
二是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完善改革后安委会统筹指导下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工作新格局。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年”活动,持续推进整治任务,着重开展危化品道路运输、内河船舶涉海运输、渡口渡船等安全集中整治,继续开展坚守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红线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行业重大风险隐患、重点监管对象“电子地图”,组织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形成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三是巩固深化超限超载治理成果。制定出台“十四五”治超站点规划。积极推广淮北、滁州、铜陵等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经验。完成部省共建联网治超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治超站点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进站点检测数据及视频信息联网共享,实现全省治超站点联网率90%以上。动态调整全省重点货源监管单位,加快固定治超站电子抓拍系统建设,推进固定治超站电子抓拍全覆盖。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执法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长三角三省一市、合六铜宜四市等省际市际区域联合治超行动。
四是全力维护行业稳定。积极防范各类风险,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9•28”事故和省检察院检察建议书提示的客运市场乱象为重点,全面推进运输市场乱象清源,深化重点领域乱象治理。保障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健全应急物资运输体系,修订“1+9”应急预案体系,常态化开展演习演练。巩固完善预报预警、风险研判等工作机制,全力做好极端天气、重大活动、假期汛期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七)突出科技创新,深度赋能智慧绿色交通发展
一是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完成《安徽省智慧交通总体框架设计》编制,制定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标准规范,启动智慧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合宁、宁芜智慧高速公路以及芜湖港智慧港口试点。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道路运输综合执法监督领域的应用研究,支持开展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建设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和协调指挥、联网治超等6个省级政务信息化平台,谋划推进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等14个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行业治理数字化进程。抓好信息网络安全工作。
二是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交通领军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团队,推进交通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等6 个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高速公路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科技示范工程”等重点科技项目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加强长三角区域标准和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
三是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交通运输行动方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资源的严格管控和高效利用,实行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保护。加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等推广应用,新增及更换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80%以上。严把营运车辆准入关,推进营运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抓好公路水路扬尘治理。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
(八)坚持严字当头,持续净化行业良好政治生态
一是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继续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扎实开展“双争一创”行动、“领航”计划,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全面推进正风肃纪。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与驻厅纪检监察组沟通协调,加快构建“三不”长效机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继续开展政治巡察,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和整改,对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之以恒、毫不动摇,确保政治清明、队伍干净。
三是切实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统筹做好干部梯队建设,扎实推进职务职级并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党员干部履职担当作为。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方法,通过组织调学、脱产培训、网络培训、交通大讲堂等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干部培训和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七种能力”。推进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强化专业化技术人才培养,抓好职称评审工作。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改进群团、统战、战备、外事、信访等工作。
四是进一步提升行业软实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强化舆情监测引导。加强交通融媒体建设运用,组织开展“沿着高速看安徽”等主题宣传活动,讲好新时代交通故事。扎实做好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深化“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文化品牌效应,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培树行业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激励作用,持续提振机关精气神、树立交通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