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打车”模式在物流软件货运业真的存在吗?
随着“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在出租行业的快速崛起,在物流软件行业也出现了一批希望以货车参照出租车,发货人参照打车人货运撮合平台。有的公司设计的货车司机端APP页面完全仿照出租司机端APP一样的抢单页面,希望以快速烧钱抢人头的方式,建立起一个物流软件货运业的“嘀嘀打车”。实际上这也是冏鹿网络最初的想法,我们的早期产品也曾经打过“嘀嘀”的标签。那么,在物流软件货运业,“嘀嘀打车”模式真的存在吗?
首先,我们比较两个行业的运行模式,出租车打车是标准的C2B,打车是个人行为,多数情况是非计划临时发生,并有出租空车处于找活状态,打车人即使在打不到车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如地铁、公交或者步行,甚至取消出行。物流软件发货是标准的B2B,发货行为是整个生产消费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环节的不确定,将直接影响到上下游其他环节。所以在最后一刻才发起找车请求,需要货车司机临时抢单的情况占整个货运市场很小的比例。其实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有明确的出行计划,比如搭乘很早航班飞机,在打车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也一定会在前一天安排好送机车辆。
中国的1200万辆货车中,有三分之一属于自有车辆,比如顺丰,京东的自有货车,不会接受市场配货,另有一半以上属于合同运输车辆,剩余完全需要市场配货的只占很小比例。来自传化物流软件港的数据显示,专线运输使用熟车和生车在淡季的比例为87.5%和12.5%,在旺季时,因为熟车不够用了,比例变成了71%和29%。使用熟车的最大原因不在于信用,而在于货物运输安排所要求的时间确定性。而对于生车的使用因为信用的考虑更需提前安排甄别。从这个数据同样可以看出,货车和发货人的临时撮合匹配在整个货物运输中份额极小。
其次,打车人是即刻出发,价格确定,路线无需匹配,坐车人数法定,而发货人发货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价格预期是否相符,出发时间是否吻合,货物和车型是否合适,甚至货运路线超载检查是否严格,装卸路段是否在分时禁行,当地交警执法力度,同样体积重量的货物几卸几装,收货人签收是否配合,发货人和司机的信用程度等等太多因素,使得货车司机找货难以像出租车司机一样一键抢单完成。我们在做配货服务的过程中就发生过司机在路线价格时间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因为拉的货物是水果嫌太重,舍不得压他的车而拒绝运输。
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物流软件行业的渗透加速,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打车模式的环境土壤呢?我们知道现在的物流软件公司都在广泛使用内部的管理系统,每一票货物都有了运单,GOOGLE的无人汽车已经在路上行驶,设想一下未来智能时代的货物运输场景,货物的运输变得更加像信息流IP包的传输, 运单就像数据包的表头,里面包含了每一个货物的送货信息,无人驾驶卡车根据运单指令,奔驰在四通八达的宽带高速公路上自动送货到目的地。这正是马云的”菜鸟网络”想做而没说的事情。这个场景也许会比大多数的人想象的来的更快,到时候根本就没有“空车”可言,更别提一键抢单了。
所以,无论是在今天,还是未来,“嘀嘀打车”模式在物流软件货运业是不存在的,任何想象中的以“互联网思维”快速复制只能是在干烧投资人的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