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营快递企业纷纷上市,物流专线软件这个「不性感」的行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什么是限制快递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否会出现并购大潮?行业竞争格局如何?中国的物流专线软件企业是否会沿着国际巨头的发展路径前行?
红杉中国在过去5年投资了多个物流专线软件行业细分领域的公司,是该领域最为活跃的投资机构之一。日前已经上市的中通快递、已经提交上市申请的德邦快递、异军突起的安能物流专线软件、冷链领域的郑明、车货匹配领域的云鸟和运满满、众包领域的达达、信息化领域的亿程科技,均列在红杉中国的投资名录中。
1、快递领域不会有大规模的并购发生
物流专线软件行业不太会出现大的网络并购另一个网络,规模偏小的网络应该是在竞争中被劣汰或者一些有价值的会被非快递公司战略性收购。整体来看,快递行业未来5年可能保持25%左右的行业增速,呈现大者恒大、强者恒强态势。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投资比较少的机构,可能只投了互联网+公司,会觉得互联网公司发展更快;若只投了传统物流专线软件+公司,会觉得物流专线软件公司利润更好。我们投资的企业一半偏物流专线软件行业,一半偏互联网行业。从它们身上可以看到,做得好的都有机会走出来,做的不好的打上什么标签都不行。
近几年一些快递公司都上市了,但并不意味着快递领域会有大规模的并购发生。
大的快递公司因为网络和网络之间的同质化太严重,而且每个网络都要保护自己网络里面的合作伙伴的利益,所以这个领域不太会出现大的网络并购另一个网络。规模偏小的网络应该是在竞争中被劣汰或者一些有价值的会被非快递公司战略性收购。
例如「三通一达」和顺丰。顺丰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但直营模式的快递企业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34.3%下降到了2015年的14.4%,说明直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有挑战,而且直营时间越长,管理的难度就越大。以中通和圆通为代表的通达快递公司在电商件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在商务件市场开始发力,并且增速很好。
中国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快递市场,还可以持续快速发展很久,并且可以支持顺丰和中通这几家公司继续发展。它们之间的竞争会促进各自更快成长,而不会此消彼长。它们都有机会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和国际快递公司比一比。
2、快递的高速发展还能持续多久?
快递的发展在过去七八年间是被电商推着走的,电商GMV的增速放缓一定会影响快递整体的增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内的快递产品越来越丰富,应用的场景也越来越多样,我们看到微商、微店的发展,线下企业的官网销售,个人寄件市场的变化等等。
整体来看,快递行业未来5年保持25%左右的行业增速是可能的。这对于一个5000亿市场来说,增速已经非常高,而且行业集中的趋势会让领先公司的增速超过行业平均增速。
3、车货匹配平台是一个伪命题?
前段时间非常火的「车货匹配」,在网络运力平台层面,理论上是赢家吃掉大部分市场份额,因为规模领先的公司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当然这里的赢家也不一定只有一家,中国的市场很大。
车货匹配和无车承运人领域一直在行业内存在争议,就像几年前的滴滴和今天的摩拜单车,我感觉现在处于一个战略忍耐期,这个事不容易做,但做出来就会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2015年市场上有几十家,到今天只剩下几家,出局的创业公司很多是没有坚持下来,而不是方向的问题。留下来的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能感觉到它们的商业模式不断在优化。
4、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专线软件
我们一直比较关注跨境电商。最近一两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是移动化,二是选品和推荐上的变化,三是供应链上的变化。
但是跨境物流专线软件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门槛更高。
因为跨境物流专线软件需要的是更加综合的人才,不仅要懂物流专线软件,还要懂外贸,懂多国语言和文化,更能够在海外有好的销售和获客能力,又要熟知国内的制造业。
在海运和空运价值链被国外玩家占有大部分价值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做跨境业务的难度更大。
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在大的趋势上,主要还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一致的行业趋势就是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因为这是一个规模和效率的游戏,你越来越大的时候,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且不太可能后来者居上。
这个行业,钱不是决胜的关键,人工密集行业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招到足够多的工人,你招到工人,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培训和留住他。一些基础设施也没办法一下子建起来,建的成本和位置也会让后来者代价更高,所以这个行业一旦形成局部优势,就有很大机会一直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