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客服电话
400 888 0826
当前位置:主页 > 物流资讯

[营口]大力发展网络货运,促进交通新经济业态振兴

来源:好伙伴       发布时间:2020-12-25 17:01:45

                        阅读量:152

2020年,营口市交通运输局在总结无车承运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抢抓机遇、精准筹备、乘势而上,全力培育、精心呵护网络货运事业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扶持5家网络货运企业,占据全省三分之一,有力地保障了网络货运、多式联运等国家层面产业政策在营口地区行稳致远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精准筹备谋划

1.全面协调准备。从工作组织的源头入手,成立了网络货运发展协调小组,建立了协调保障工作机制,指定了“项目管家”,完善了培育流程,保障了网络货运顺利启动。

 

2.精心宣传动员。

一是第一时间邀请省交通厅综合运输处、发展中心负责人来营授课,解读网络货运具体实施政策;二是多方了解网络货运相关企业发展思路、发展意愿,摸清发展底数;三是积极宣传网络货运产业的优势、前景及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动员企业参与网络货运发展大局。

 

3.完善技术保障。

联合营口片区向省交通运输厅申请增设线上服务能力认定申报端口,补齐了营口片区对网络货运审批的短板,完善了技术保障措施。

 

(二)精心培育扶持

1.一站式审批。贯彻营商环境建设要求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要求,共设立6个线上申报端口,实行“一站式受理”、“一点式办结”。线上服务能力认定及网络货运资质许可在线上公示、线上审批,减少企业运营压力和成本。

 

2.管家式服务。

建立了全面的网络货运动态监测服务机制,实行“管家式”服务。企业提交项目申报后,行业管理部门立即指定专门的“项目管家”,全程跟踪、贴身服务,既做到工作贴身不添乱,又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3.呵护式培育。

为防范和应对“独角兽”企业冲击,对初入网络货运门槛的本地“幼苗”企业进行呵护式扶持。一是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协助解决发展难题;二是是严格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数据,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三是实行“信誉考核”,减少路检路查,同时为“平台”签约车辆提供上门年检、年审服务。

 

(三)深度共享共建

引导本地“网络货运”企业组建了产业联盟,实行经营分流、有序竞争、产业共建、信息共享。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对网络货运企业实行“一拖二”和“二带三”帮扶。同时,行业管理部门引导企业“错峰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减少发展中的“内耗”。

 

二、实践效果

 

(一)网络货运产业快速启动,迅猛发展

目前,营口市网络货运平台注册车辆达到37407台,其中:营口籍车辆17439台,占比达到46.62%;注册托运人23967户,其中:营口地区6750户,占比达到28.16%;平台产生货运总量约1416万吨,其中:营口地区产生货运量近1234万吨,占比达到87.15%;平台产生运单数量为174785个,其中:营口地区产生运单数量为127468个,占比达到72.93%。

 

(二)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层面行业发展政策迅速落实

2018年以来,营口交通运输部门先后承担运输结构调整、国家级港口型物流枢纽建设、多式联运创新发展等多项国家层面行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推进工作。网络货运在营迅速启动、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一系列发展政策的落实。网络货运兴起,有效加速了公、铁、水多式联运的进程,推进了港前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缓解了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的压力,为国家级港口型物流枢纽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三)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网络货运兴起,补齐了营口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短板,有力地促进了运输结构调整等工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目前,营口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以传统运输为基础,多式联运、网络货运并行蓬勃发展的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做好网络货运企业培育工作

营口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网络货运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网络货运,全力推进网络货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拓展网络货运域外业务

据统计,营口市已经培育并运营的5家网络货运企业平台注册营口籍以外车辆19968台,占注册车辆总数的53.38%,但线上产生运单数量仅为47317单,仅占运单总数的车辆总数的27%;外籍注册车辆产生的货运量为182万吨,仅为总运量的12.9%。由此可见,目前我市网络货运业务量主要是围绕营口地区货运市场需求开展,拓展外地货运量和外籍车辆的货运量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

 

(三)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网络货运作为加载“互联网+”的创新型物流服务产品,后续发展中需要进一步与传统运输产业和新兴信息化产业融合。未来我市推进网络货运产业融合需要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深耕传统运输产业牌,加快对“老字号”运输企业的升级、融合、改造;二是要打好与“原字号”企业深度合作牌,延伸运输产业链,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供应链生态圈;三是打好与“新字号”企业广泛合作牌,不断引进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新要素,为交通运输业振兴发展提供新动力。